發布:2023-06-07 09:13:16 關注:16357次
項目介紹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疾病的患者人數已經超過3.3億,占全國人口比重的22%。隨著醫療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長期監護和隨診的新機遇也隨之而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中央文件明確鼓勵醫療機構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效率。針對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疾病等慢性病的長期監護和隨診需求,心腦血管疾病的心電-力生理特性、大腦皮層神經非線性動力學、微弱生理信號新型傳感技術、邊云協同智能診斷算法、小型化穿戴集成和裝備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因此,研究面向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疾病的長期監護和隨診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降低醫療資源浪費、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醫工交叉領域“卡脖子”問題,響應西安交通大學醫學交叉博士后隊伍建設需要,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李江濤教授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肖懿慧教授牽頭獲批“非接觸可穿戴人體體征智能監護及裝備技術”交叉團隊,開展有組織科研。團隊主要研究心血管多物理生理活動的產生過程以及時空耦合特性、人體關鍵電信號采集與信息提取應用、微弱生理信號新型傳感技術研發、片上去噪結合云端特征提取融合的云邊智能診斷算法研究和小型化穿戴集成和裝備技術研究,推動可穿戴式心腦血管健康監護、診斷技術和分布式診療模式的進一步發展。
團隊現招收博士后,與青年才俊共同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平臺建設。申請人登錄西安交通大學招聘網(http://careers.xjtu.edu.cn )進行填報,申報系統擬定開放時間為2023年5月29日﹣6月11日,系統關閉后本批次招收不再接收申請。
招聘條件
具有博士學位(一般在取得博士學位3年內),年齡一般不超過32周歲、具有團隊精神和進取意識,恪守師德行為規范、學術道德規范。根據交叉團隊建設需要,招收具有工程(電子信息、儀器儀表、測控技術等);生物(生物醫電、生物醫學工程等);醫學(心腦血管等);信息學(人工智能等)等相關背景的申請者。申請人需在相關領域取得明顯業績,具有良好的學術發展潛力。
崗位職責
1、積極參與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平臺建設;
2、積極與團隊成員合作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非接觸心梗、早搏等典型病癥識別和預警技術;心腦血管的電活動與體表體征信號的映射關系;不同病理狀態下心臟電-力耦合運動過程的模擬以及人體體表電-力生理信號的計算;心腦血管數字建模方法及心腦血管信息可視化,開發具備姿勢感知功能的可穿戴智能心腦血管健康監護裝備,以及基于智能算法的不同場景下邊云協同輔助診療技術等;
3、承擔團隊安排的其他工作。
待遇
醫學交叉博士后分為A、B兩類,均實行年薪制,其中A類25萬元/年、B類16萬元/年。
發放方式如下:
(1)A類前兩年按20萬元/年發放,中期考核合格及以上者后兩年薪酬提高至25萬元/年,并補發前兩年薪酬共計10萬元,不合格者降為B類管理。
(2)B類按16萬元/年發放,中期考核優秀者可申報A類,由醫學部組織專家評審,經教師聘任委員會審核、專班審議入選后,薪酬按25萬元/年執行。
以上為基本工資,不含醫院績效獎勵。
聯系方式
電氣學院
李江濤:li_jiangtao@xjtu.edu.cn
電話:15114826703
一附院
肖懿慧:sbw_514@163.com
電話:18220824850
【1】凡本網注明"來源:大渡口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大渡口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大渡口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